获取
文摘阅读:
全文阅读:
下载:
第三方链接:
[成果]
1700510136
河南
S66
应用技术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公布年份:2017
成果简介:葡萄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果树,目前中国保存葡萄资源1100余份,丰富的葡萄遗传资源为遗传研究及育种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欲取得葡萄育种新的突破,加快发掘优异的资源并选育新的优良品种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742)和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32102110029 )共同资助下,在葡萄中开发了SNP标记,提出了一种分离反转录转座子LTR序列的方法,并基于SCoT、iPBS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葡萄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基于表型性状构建了葡萄核心种质;从不同葡萄种质中克隆了多个与抗病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相关的抗逆关键基因,研究了其功能;并选育出抗病早熟优质葡萄新品种-‘峰早’,建立了快速、稳定、有效的葡萄芽变鉴定技术体系,建立了该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葡萄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及核心种质构建:开发了葡萄SNP标记;提出了一种分离反转录转座子LTR序列的方法;对葡萄种质资源进行了SCoT,iPBS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明确了其遗传多样性;基于表型性状构建了葡萄初级核心种质,然后基于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别采用M策略、遗传距离法和Core Hunter法构建了葡萄核心种质。2.葡萄种质材料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在中国野葡萄、欧洲葡萄、欧美杂交种等不同种质中克隆了多个与抗逆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参与抗病反应的基因:VpRFP1、VpEIRP1、VvZFP11、VvRR2;参与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基因:VvCIPK10和VvCBL4。克隆获得了这些基因的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亚细胞定位、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以及转基因方法来分析候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3.早熟鲜食葡萄新品种选育:经过多年的研究,选育出了早熟大粒鲜食葡萄新品种‘峰早’(已获品种审定证书),对其生物学特性、孢粉学、遗传变异、果实发育过程中激素等含量的变化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发明了一种葡萄芽变鉴定方法,总结出了‘峰早’配套的栽培技术。该项目在在葡萄种质资源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有较大创新,项目相关研究技术成果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相关专家的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项目研究结果在CN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4篇,SCI收录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河南省审定新品种1个。该项目成果已在多地推广应用,在葡萄育种亲本选配,葡萄杂交后代早期辅助选择和葡萄品种鉴定等方面效果显著。选育的新品种已在不同产区进行了大范围推广种植,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2014-2016年,新增利润5975万元。项目成果对加强葡萄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葡萄育种效率和种植经济效益,加快葡萄产业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