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
文摘阅读:
全文阅读:
下载:
第三方链接:
[成果]
1600140196
云南
R711
应用技术
医院
公布年份:2015
成果简介:主要技术内容辅助生殖技术(artifici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IVF妊娠率一直是ART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子宫内膜容受性障碍被认为是胚胎着床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IVF治疗周期中,由于促排卵方案的应用,子宫内膜和胚胎暴露于超生理剂量的雌(estrodiol,E2)、孕(pregesterone,P)激素环境中,国际及国内关于高雌、孕激素水平对IVF-ET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研究缺乏大样本的调查研究。高雌、高孕激素水平的界值确定,对高雌、孕激素患者的临床处理,以及高性激素环境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分子机制尚待探讨。该研究从临床和实验两部分研究IVF患者的高雌(E2)孕(P)激素环境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临床部分为首例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合作,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和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共收集临床资料2921例。通过研究分析明确了高雌孕激素环境对IVF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了高P的界值水平为P≥1.05ng/ml,高E2的界值水平为E2≥5210pg/ml,确定了孕酮的异常高危值,当P≥2.5ng/ml时,患者的妊娠率极低。因此把P≥2.5ng/ml作为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冷冻胚胎,择期行冻胚移植的警戒值。实验部分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孕酮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标记物OPN、整合素αvβ3表达变化的影响,为临床上对高性激素患者的处理提供理论准备和实验依据,为探索高性激素环境在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课题完成后,研究成果首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及北医三院临床应用,进而相继在全国20家生殖医学中心推广应用,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高雌孕激素水平的患者建议取消新鲜周期移植,择期冻胚移植,因此减少了胚胎的浪费,提高了胚胎的有效利用率,有效地改善了妊娠结局,使这部分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由8.5%升高至45.9%,达到非高雌孕激素患者平均水平,节约了患者的治疗费用,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此措施同时在全国其他十多家生殖中心推广应用,合计该项目已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超过2亿元。开创了一条对高性激素患者临床处理的新思路,由此提高了该院生殖中心专业技术水平和声誉,6年来IVF治疗周期数稳步上升,为医院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国内生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根据该研究成果撰写了36篇论文,其中国外SCI收录论文24篇,影响因子总分156.127分,国内中华医学会期刊论文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共被引用471次,著书3部,其中一部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