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
文摘阅读:
全文阅读:
下载:
第三方链接:
[成果]
1700470455
北京
TN92
应用技术
通信设备制造
公布年份:2017
成果简介:的超高速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的速率已经逼近单光纤100Tb/s,随着速率的提升,原有的通信模型已经不适用于的传输环境。光信号的宽带化、预处理等需求使得的数模/模数转换器等电子设备捉襟见肘;而解决万公里无电中继的传输链路对原有的放大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EDFA已经不适用于的超长距离传输系统;相干光系统中所面临的相位噪声与非线性相位畸变也严重的制约了系统的发展,所以需要更灵活的信号处理机制,以最低的复杂度达到最大的均衡效果。项目组针对这些技术难点与重点,主要发现点如下:
(1):提出了基于光子集成InP光调制器的灵活多维度光信号产生理论,解决了超高速光信号长距离传输中多维光信号产生的技术难题。新型基于光子集成的InP光调制器的灵活多维度光信号产生理论解决了传统数模转换芯片对光信号的速率限制,采用新型信号处理技术能有效降低减轻离散组件的复杂性,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增加多维度光信号的传输距离。
(2):提出了基于拉曼以及参量混合过程实现全光信号的宽带、低噪放大理论,发现了通过数学模型优化来降低宽带光信号拉曼及参量放大噪声的变化规律。项目提出的不完全场理论分析模型是拉曼光纤放大器时域特性分析的有力工具,提出的泵浦源的波长与功率的确定方法,并搭建出参量放大理论模型和实验系统,对光放大器的改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该理论的相关技术极大促进了未来全光网络的建设和“光纤到户”的实施,对于增加现有光纤的宽带利用率和传输范围拥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3):提出了动态灵活的高效光信号处理模型,解决了相干光通信中接收端过于复杂的信号接收装置的技术难题,提出了通过相位连续追踪和子载波直接迭代编码,实现低复杂度、灵活可靠的信号均衡处理算法,将光信号处理的灵活性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尤其在相干光传输系统中,有效的克服了系统中的相位噪声和非线性相位畸变,适用于绝大多数高速相干传输系统,改变了传统光信号不灵活的处理方式。
基于项目研究成果,共发表SCI论文143篇,其中在OE、OL、JLT、PTL四个光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1篇,累积影响因子200以上,SCI累计引用达661次,其中他引457次,单篇最高SCI他引次数为66次。多维度光信号的低噪放大及灵活信号处理研究项目,在未来大带宽、高灵活接入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对大规模城域网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是京津冀城市之间高速信息互联互通的技术保障。